科学研究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学研究 > 学术活动 > 正文

科学研究

学术活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学研究 > 学术活动 > 正文
报告人 报告时间
报告地点 主办单位
研究方向

报告题目:Chip-scale atomic beam production, colli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

报告人:李超 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研究实验室 博士后

报告时间:2023年8月9日 (周三)15:00

报告地点:唐敖庆楼C区 532会议室

主办单位: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


报告摘要:

原子束可用于实现导航级时间计量和惯性测量。首先,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微纳加工技术在硅片上构建微管阵列,以生成高度准直的铷原子束。我们的新型"级联"设计使原子束流的“纯度”提升了40倍。此外,我们采用横向激光冷却技术进一步增强束流亮度,并利用双光子拉曼跃迁来表征原子束的横向速度分布。仅使用8毫瓦的激光功率,在5毫米的范围内就将其多普勒展宽减小了5倍。最后,我们将展示如何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来辅助设计微型原子束系统。这个厘米级的器件包含了原子汽室源,用于实现差分真空的微管阵列,束流工作区,以及真空自维持部件,无需连接任何外置真空泵。基于相干布居数囚禁与拉姆齐干涉技术,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首个“芯片级束流原子钟”。

Martinez, G. D., Li, C., Staron, A., Kitching, J., Raman, C., & McGehee, W. R. (2023). A chip-scale atomic beam clock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14(1), 3501.

Li, C., Chai, X., Zhuo, L., Wei, B., Lotfi, A., Ayazi, F., & Raman, C. (2022). Stimulated Laser Cooling Using Microfabrication. arXiv preprint arXiv:2208.12784.

Li, C., Chai, X., Wei, B., Yang, J., Daruwalla, A., Ayazi, F., & Raman, C. (2019). Cascaded collimator for atomic beams traveling in planar silicon devices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10(1), 1831.


报告人简介:


李超,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唐敖庆班,专业方向为物理。2016年毕业后,他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研究方向主要包括:开发铷原子束的微型准直器、激光冷却技术,扩展原子束流的蒙特卡洛模拟和精密光谱测量,以及设计用于计时和惯性传感的原子束芯片。他的博士研究成果获“美国物理学会束流物理杰出博士论文奖”。2022年,李超加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研究实验室(MIT Research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s)从事博士后研究,目前致力于开发大规模集成光路,用于快速相干地控制多种类型的量子比特,例如金刚石中的量子色心、光镊中的中性原子等。

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