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网24小时服务电话:0431-85166000    


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快讯 >> 正文
战疫“网”事:守护“云战场”
发布日期:2022-03-31 浏览次数:

疫情防控进行时,每个吉大人都被一张温暖的“网”所包裹。

这张网让全校的行政办公、在线教学、学生日常学习得以保障,让同学们“特殊”的隔离生活插上了“云”翅膀。

这张网是由我校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(以下简称:网络中心)编织的,“JLU”是“它”的前缀,“吉大网信人”是“织网”人的共同名字。


24小时“在场”

特殊时期,正是网信人的随时“在场”,激活了每一个需要在线的场景,互通着抗疫决心,为校园网络这个抗疫“大后方”的稳定架起砥柱,为学校统筹规划的疫情防控部署夯实了网络基础,同全体吉大人共同守望着疫散花开的那天。

把网络比作“公路”,那么网络中心职工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维护学校“公路”的通畅。这条“公路”上时常会出现“拥堵”,这时,他们会立即出动,找出“事发地”,并迅速清理现场,维护道路通畅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学校用网需求激增,公路的畅通更为重要。师生和网信人各在两端,空间上的平行、时间上的交叉,演绎着这段特殊时期的守护,打造了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平行时空。

3月11日,由于新冠疫情形势严峻,长春市发布封闭管理的通知。在学校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下,在校党委书记姜治莹、校长张希的高度重视下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赵宏伟靠前指挥,提出了克服一切困难保障全校网络通畅,为学生线上学习、生活提供良好网络环境的工作要求。

24小时不间断提供保障,是网信人的执着坚守。封闭管理的第一时间,网络中心立即行动,组建由中心副主任钟辉带队的8人网络保障工作组,克服困难,安抚家人,第一时间驻守在6个校区的网络核心汇聚区,其中中心校区3人,其余5个校区各一人。应急床还没到的时候,他们通宵达旦忙碌过后,靠在沙发上、座椅上打个盹就算是休息了。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,带着“打持久战”的决心,8位吉大网信人和住校师生完全并轨。

钟辉介绍,驻校保障团队是全校网络保障的一支“尖兵”,保障快速应答、快速行动、快速落实。网络中心筹集准备了网线、网卡、维修工具等基础设备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。大家开展电话值班,24小时轮流接听师生的网络报修电话,并且迅速行动,保障到位。与此同时,40余位吉大网信人遍布长春市各个角落居家办公、一同守护校园网络。

每天上午6点,吉大学子们陆续从睡梦中醒来,与此同时,驻守在各校区的网信人也开始了与学生们平行生活的一天。持续的办公室电话铃音,是师生的网络反馈电话。网信人在接电话的同时也要实时监视着网络流量。

7点开始,流量曲线不断向上延伸,师生们开始陆续使用网络。

8点左右曲线达到高峰。师生们准时进入线上教学平台,老师们倾囊相授,同学们汲取知识。网信人要适当限制高流量应用,保障线上教学的用网质量。

下午6点半,为了丰富封闭管理期间学生们的业余生活,学校的学术大咖和体育精英相继开设丰富多彩的讲座,广受学生欢迎,网信人要盯紧网络使用情况。

0点30分,流量下降到最低值,网信人可以松一口气,处理白天记下的网络状况,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准备。

两种平行的在场,实则是疫情期间吉大网信人对学生们的默默守护。40余名网信人共同撑起了疫情下的这张“大网”,而这张网的每一个节点,都是每一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点。

清除障碍“联结”

在万物互联的时代,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存之中,同时,人与人藉由网络联结,它连接着人们的每一次隔空对话、每一次情感互动,它像呼吸一样日常,同时也像呼吸一样容易为人所忽略。

在疫情期间,吉大网信人协力“联结”,互相鼓舞,用内部的“联结”在云端“连接”起老师和学生,学校与家庭,保证了吉大学子“与老师平滑互动,与家人畅快聊天”。

3月9日,在学校党委统筹部署下,在副校长赵宏伟的带领下,网络中心对学校整体用网需求进行了科学研判,预判到随后的用网需求激增,立即统筹协调,紧急调试设备,将学校出口流量从原来的64G扩容到现在的84G,为全国院校之最,极大地保障着同学们在封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。

网络中心内部各个工作团队、各个员工之间彼此联结,相互支撑,解决各类疑难网络问题。目前移动终端市场上各个品牌竞相争艳,一代代新兴产品层出不穷,不同的手机、电脑在网络设置上都各不相同,这也是同学们出现连不上网络情况的症结所在。此时,同学们都会向网络中心咨询。驻校团队有一个自己的微信群,大家会把各款机型遇到的网络连接问题发到工作群里,共同探讨、协力解决,这是技术人员的切磋,更像是为同学们进行的一次网络远程“会诊”。除了专业上的互相“取暖”之外,在生活上他们也会互相扶持,在早晚例会上,大家会交流自己一天的工作状况,彼此询问生活上遇到的困难,彼此加油打气,共克时艰。

吉大网信人将网络中心打造成了疫情防控时期的网络维稳“天团”,首先,由驻校的8人随时出击现场,打通障碍;其次全员上阵,通过办公电话、个人电话、个人微信等尽可能多的途径解决学生们的网络问题;最后,在多个工作群中大家交流处理“疑难杂症”,群策群力解决突发的各项网络问题。这个“天团”兵将和谐,技能“满点”,时刻巡察着校园网络,抓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,主动出击,清除障碍,保证了网络公路的高速和畅通。

爱校荣校“共情”

吉大网信人,有的把患病的妻子送到亲人家照顾,自己全力奋战在学校;有的爱人在基层一线抗疫,自己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……

这支吉大网信人的队伍中,还有一位是高考学生的父亲,他就是李振建。当初毅然决定离家驻校,牺牲小“家”,成全大“家”是因为他惦记着学校里的这群“孩子”。为学校的大学生们提供保障,就像是为自己的孩子服务。很快,自己的孩子也将成为一名大学生,在未来也一定会有其他孩子的“父亲”挺身而出来守护着自己的孩子。孩子也一定能够理解“父亲”的苦衷,毕竟父亲就是他最好的榜样。

在南岭校区驻守的刘昕是一名在吉大学习、工作了28年的“老吉大人”。她跟同学们一样深爱着校园的一草一木,她期待着杏花和紫丁香开放的日子,那时候,“男岭”会迎来无数踏春而来的少女。刘昕笑称自己是个“老阿姨”,看着一拨拨奋力工作的“大白”们,她心里感慨,尽管自已已经不再年轻,但总有年轻的一拨拨吉大人迎头赶上,默默地守护彼此珍爱的一切。

刘昕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过“孩子们,我们一定把饭供上”的推送,而身边具体而微的温暖更令她感动:有一天,忙乱之中,刘昕的午饭没有送到,后来,一位后勤工作人员亲自为她补送了一盒饭,并不停向她表达歉意,刘昕心里过意不去,便反过来不停鞠躬道谢,两人隔着安全距离在漫天飞雪里一来一往不断鞠躬。他们在心里深深明白,他们有着一样的使命和责任,一样的深沉与热爱,这是吉大人之间的共情。

“不远了”是钟辉最近常说的话。在同学们享受校园网络带来的四通八达的时候,我们无法忘记,正是一个个网信人对小家的“断连”换来了吉大这个大“家”的“连通”,而也正是这张畅通的“网”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“共通”。离解封不远了,离冰雪消融不远了,离疫散花开不远了,带着这份共通的希冀,我们终会抵达“春天”。


转自《吉林大学报》 研究生记者 于锐 于志浩  记者 刘飒






上一条:关于防范钓鱼诈骗邮件的提醒... 下一条:【安全预警】关于开展 OpenSS...

关闭

服务电话

白天:0431-85166000
   0431-85166001
   0431-85166002

24小时:0431-85166000


业务办理

师生办事大厅

(学生):0431-85166474

(教工):0431-85167136

联系我们

Email:nic@jlu.edu.cn

地址: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

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